三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
(二)专业代码:051400
(三)所属专业类:加工制造类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适龄社会青年。
三、基本学制
(一)学制:三年(全日制)
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二)学历层次:职业高中
四、职业面向
主要面向装备制造行业,机械电气电子类企业等的数控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调试、改造、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安装、操作、管理和维护岗位、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岗位。
(一)专业服务面向
经过行业企业需求调研以及开设该专业相关院校毕业生的调研,主要面向是数控产品生产现场操作人员,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现场生产人员,制造类企业的数控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职业、岗位。
(二)专业岗位(群)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4个岗位群的15个职业岗位,其中5个为初始岗位,5个为发展岗位,5个为相关(拓展)岗位。
表1 专业面向岗位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专业名称 (代码) |
专业技能方向 |
对应职业岗位(代码) |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
加工制造类(05) |
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
†数控车削加工 数控铣削加工 加工中心加工 |
6-04-01-01数控车工 6-04-01-02数控铣工 6-04-01-08加工中心操作工 X6-05-02-02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 |
高职: 数控技术、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 |
加工制造类(05) |
机电技术(51300) |
数控设备安装与调试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数控产品维修 数控产品营销 |
6-06-01-01机修钳工6-07-06-05维修电工 6-05-02-01装配钳工6-05-02-02 工具钳工 |
高职:数控一体化、 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 |
加工制造类(05) |
机械加工技术(051200) |
†普通机床加工 数控机床加工 特种机械加工 |
6-04-01-01车工 6-04-01-02铣工 6-04-01-04磨工 6-04-01-05镗工 6-04-01-07组合机床操作工 |
高职: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加工制造类(05) |
通用机械制造(051100) |
†通用机械制造 工程机械制造 |
6-05-02-01装配钳工 6-04-01-01车工 6-04-01-02铣工 6-04-01-04磨工 6-04-01-05镗工 6-05-02-02工具钳工 |
高职: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注:所属专业类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应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版》;继续学习专业举例可参照现行高职专业目录。
(三)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表2 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序号 |
工作岗位(群)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支撑课程 |
1 |
数控产品生产现场操作人员 |
Ø 机械绘图; Ø 机械零件测绘; Ø 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Ø 使用普通机床加工机械零件; Ø 机械零件钳工维修; Ø 结构件焊接; Ø 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 Ø 机械零件检验; Ø 机械产品的装配
|
【专业技术能力】 能够进行零部件的测绘; 能够编制普通零件加工工艺; 能够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 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装配; 能够装接与测试电子产品。 【关键能力】 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 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
|
机械制图 电工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 机械基础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电工技能综合实训 钳工基础训练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 电机拆装及维修实训 |
2 |
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人员 |
Ø 数控设备配件选配与管理; Ø 数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Ø 电气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Ø 电子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Ø 数控设备的故障检修;
|
【专业技术能力】 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 能够安装与调试数控设备(或一体化设备); 能够对常用的数控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产品营销知识。 【关键能力】 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 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 |
机械基础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电工技能综合实训 电机拆装及维修实训 电气控制实训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
|
(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表3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
颁证部门 |
等级 |
2 |
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
初级 |
3 |
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1+x”证书 |
北京机床研究所 |
初级 |
4 |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社部公布的)电工证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中级 |
5 |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社部公布的)车工证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中级 |
6 |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社部公布的)钳工证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中级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生产一线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数控技术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具有从事数控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实践能力,熟悉质量管理与相关国家标准,具有从事产品质检及售货服务等工作的基础知识,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素质要求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法制观念。
(3)树立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拥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
(5)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协作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6)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7)有良好的团队意识,热爱生活,朴素自然,待人真诚,处事平和大方。
(8)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具有积极的情感、意志、性格,良好的体验感觉,正确地对待成功与挫折,平和、理智、坚韧的待人处事的生活态度。
(9)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
2. 知识要求
(1)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英语、计算机、数学、体育与健康等知识。
(2)掌握文献查阅的基本知识。
(3)具有绘制机械装配图及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4)掌握相关国家标准与安全规范。
(5)掌握典型零件生产工艺。
(6)掌握机械原理与典型机构工作原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零件加工、电工电子技术等技术的专业知识。
(7)掌握自动生产线、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等数控综合知识。
3. 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
① 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② 具备较好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
③ 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与文字写作能力。
④ 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⑤ 熟悉劳动与安全保护规程等。
⑥ 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专门能力
①专业能力
具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夹、量、辅具的能力。
具有机械零件测绘及简单设计能力。
具有识读机械工程图纸的能力。
具有计算机绘图能力。
具有针对常用数控设备的机械结构进行安装、调试、维修能力。
具有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初级能力。
具有专业文档编辑能力。
②方法能力
具有获取、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知识的抽象、概括及判断能力。
具有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和岗位迁移能力等。
③关键能力
具有机械安装与调试能力。
具有设备故障诊断与检修能力。
具有数控设备操作能力等。
(3)拓展能力
① 具有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编程调试的能力。
② 具有从事数控机床维修的初级能力。
六、主要接续专业
本专业毕业生可参加职业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主要接续专业如下:
高职:数控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实施要求
1.《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1)学时学分:80学时,8学分。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当代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同时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4)教学实施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辩论)
(5)考核方式:C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机考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2.《哲学与人生》
(1)学时学分:40学时,4学分。
(2)课程目标:
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实施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辩论)
(5)考核方式:C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机考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3.《职业道德》
(1)学时学分:40学时,4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确定以中职学生基础道德和法治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4)教学实施方法:(课堂讲授)
(5)考核方式:C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机考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4.《体育与健康》
(1)学时学分:80学时,16学分。
(2)课程目标: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以及田径、球类、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4)教学实施方法:(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C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机考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5.《语文》
(1)学时学分:120学时,12学分。
(2)课程目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4)教学实施方法:(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K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6.《数学》
(1)学时学分:120学时,12学分。
(2)课程目标: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运算工具的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4部分内容,体现基础性;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体现发展性;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内容,包括多个专题和若干数学案例,突出职业性。
(4)教学实施方法:(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K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7.《英语》
(1)学时学分:80学时,8学分。
(2)课程目标: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的初步训练,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和“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传授二级系统的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教学实施方法:(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K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8. 《历史》
(1)学时学分:80学时,8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普通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实施方法:(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C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机考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9. 《计算机应用基础》
(1)学时学分:80学时,8学分。
(2)课程目标: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4)教学实施方法:(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K总评成绩=70%(过程性考试成绩)+30%(期末成绩)
(6)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1.《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必修)
(1)学时学分:200学时,20学分。
(2)课程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完成图样的绘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认识零件与图样,零件的视图表达与尺寸标注,简单平面体、回转体零件图样绘制,组合体支座的绘制,CAD软件操作与零件图绘制。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平时综合成绩)+40%(期末成绩)
2.《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专业基础课、必修)
(1)学时学分:120学时,12学分。
(2)课程目标:
了解电路构成及电路模型,理解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会用万用表测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熟练掌握电阻的读数及其测量方法,欧姆定律及其计算,电阻串、并联及电路特点,会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等基本概念,理解基尔霍夫两定律所阐述的内用,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进行计算。
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并会分析具体的电子电路,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来检测电子电路,能阅读与理解典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模拟电子技术中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原理与放大电路,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与逻辑门电路。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平时综合成绩)+40%(期末成绩)
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专业基础课、必修)
(1)学时学分:80学时,8学分。
(2)课程目标:
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定义;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定,具有初步选用公差与配合的能力;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会选用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几何量实施检测的能力。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的分类和计量器具的主要度量指标,了解常用量具的结构和原理。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平时综合成绩)+40%(期末成绩)
4.《机械制造基础》(专业基础课、必修)
(1)学时学分:100学时,10学分。
(2)课程目标:
了解机床的基本知识,掌握车床、铣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钻床、镗床、插床、拉床,数控机床。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机床的基本知识,车床、铣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钻床、镗床、插床、拉床,数控机床,特种加工机床,机床的安装、调试及维护。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平时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过程性考核成绩)+40%(考勤、课堂表现)
5.《中望CAD》(专业核心课、必修)
(1)学时学分:100学时,10学分。
(2)课程目标:
了解软件中望CAD绘图环境,熟练掌握绘制和编辑二维平面图形,面域与图案填充,文字、表格与尺寸标注,块和属性,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中望CAD绘图环境,对象特性与显示控制,绘制和编辑二维平面图形,面域与图案填充,文字、表格与尺寸标注,块和属性,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设计中心,三维实体造型,编辑三维图形,输出图形等内容。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平时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过程性考核成绩)+40%(考勤、课堂表现)
6.《机械基础》(专业核心课、必修)
(1)学时学分:120学时,12学分。
(2)课程目标:
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零件材料的选择及结构工艺性。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平时综合成绩)+40%(期末成绩)
7.《车工工艺及技能训练》(专业核心课、必修)
(1)学时学分:160学时,16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械零件工序卡的编制。能独立地借助参考教材、机械加工手册和相关资料,分析零件图纸制定车加工工序,并能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车床的保养及维护、车床夹具、刀具、零件的加工 能合理选用加工设备 能合理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 能编制较复杂程度的工艺规程 掌握典型夹具选用、能设计简单专用夹具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平时综合成绩)+40%(期末成绩)
8.《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专业核心课、必修)
(1)学时学分:160学时,16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相关数控手工编制程序等知识。能独立地借助参考教材、机械加工手册和相关资料,分析零件图纸制定数控加工整体工作计划,并能完整编制加工程序。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课程以FANUC系统为载体,学习简单轮廓与阶梯轴的车削编程、槽孔与螺纹零件的车削编程、盘/套类零件的车削编程、非圆曲线类零件的车削编程、简单轮廓与台肩的数控铣削编程、各类槽形的数控铣削编程、钻/镗循环的孔加工编程等内容。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平时综合成绩)+40%(期末成绩)
9.《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专业拓展课、必修)
(1)学时学分:20学时,2学分。
(2)课程目标:
掌握常用电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及选型,具有直流电动机及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控制与检修能力,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制作、调试、运行维护能力。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常用电机工作原理及结构,小型变压器原理,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数控气控制线路的制作及调试;机床控制系统原理与维护。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平时综合成绩)+40%(期末成绩)
10.《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拓展课、必修)
(1)学时学分:30学时,3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通过机床报警、PLC状态显示等提示信息,正确判断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范围,能排除简单故障掌握维修原理;熟悉数控设备零部件的常用修理技术,并了解先进的设备维修工艺和修理技术;能对修理过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测,会分析维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3)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学习典型数控系统原理、伺服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数控系统维修实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实用诊断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4)教学实施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K总评成绩=60%(平时综合成绩)+40%(期末成绩)
说明:素质教育是以社会经济(特别是行业企业)发展以及人的生涯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创新能力为核心要素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意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形成的健全个性为特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培育学生的高尚品格和优秀品质。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品位。以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身心素质教育为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态。要着力培育学生特有的工匠精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岗位能力及职业素养需求,将素质教育模块渗透到专业教学体系。基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把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基于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有针对性地选取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表4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素质养成教学进程安排表
名称 |
课程 |
校内活动 |
校外活动 |
学分分值 |
实施 学期 |
思政素养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哲学与人生 ③职业道德与法制 ④形势与政策教育
|
①主题社会调查 ②主题演讲辩论赛 ③模拟法庭 ④专题讲座 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⑥ 文明修身教育活动 ⑦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
①参观 ②考察 ③志愿者活动 ④社会实践活动 |
|
第1-4学期 |
文化素养 |
①语文 ②历史 ③数学 ④英语 ⑤信息技术
|
①文化知识讲座与竞赛 ②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③社团文化艺术节 ④经典诵读活动 ⑤ 主题演讲比赛 ⑥ 主体团日活动 ⑦ 校园技能节 |
①文化知识社区宣传 ②校企互动活动 ③社会实践活动 ④志愿者服务活动 |
|
第1-6学期 |
心理素养 |
①入学教育 ②就业指导 ③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④素质教育拓展课程 ⑤中职学生健康教育 |
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主题活动 ②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③心理微电影大赛 ④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⑤团体心理辅导 ⑥心理委员培训 ⑦心理手语操大赛 ⑧心理情景剧大赛 |
①省市中职学生心理科普知识竞赛 ②社会实践 ③顶岗实习
|
|
一二六 |
劳动素养 |
①劳动教育 ②校内实习实训 ③顶岗实习 ④创新创业技能训练
|
①义务劳动 ②勤工俭学 ③志愿者服务 ④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 ⑤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 ⑥安全文明宿舍活动月 ⑦主题班会 ⑧社团活动 |
①公益志愿服务 ②技能服务 ③社区服务 ④企业行 ⑤社会实践 |
|
第1-6学期 |
体能素养 |
①体育与健康 |
①军事训练 ②早操、课间操 ③课外体育活动 ④单项竞赛 ⑤运动会 ⑥身体素质拓展训练 |
①体育竞赛 ②体育交流 ③社会实践
|
|
第1-5学期 |
业务素养 |
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
①校内实训 ②技能鉴定 ③技能竞赛 ④课堂教学 ⑤创新创业技能训练 |
①教学实习 ②顶岗实习 ③进入校企合作工作站学习 |
|
第1-5学期 |
八、教学进程安排
表5 数控专业教学进程表及课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结构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考试 |
考查 |
学分 |
课时 |
年级/学期/理论周数/理论周时/实训周数 |
|||||||||
总课时 |
其中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
|||||||||||
实践 |
理论 |
1 |
2 |
3 |
4 |
5 |
6 |
|
||||||||
30 |
30 |
30 |
30 |
|
|
|
||||||||||
理论基础课 |
德育 |
1 |
心理健康与职业规划 |
|
2 |
8 |
80 |
|
80 |
2 |
|
2 |
|
|
|
|
2 |
职业道德 |
|
1 |
4 |
40 |
|
40 |
|
2 |
|
|
|
|
|
||
3 |
哲学与人生 |
|
1 |
4 |
40 |
|
40 |
|
|
|
2 |
|
|
|
||
文化课模块 |
4 |
体育与健康 |
1-6 |
|
13 |
130 |
100 |
30 |
2 |
2 |
2 |
2 |
2 |
2 |
|
|
5 |
英语 |
1-6 |
|
21 |
210 |
|
210 |
2 |
2 |
2 |
2 |
2 |
2 |
|
||
6 |
数学 |
1-6 |
|
23 |
235 |
|
235 |
2 |
2 |
2 |
2 |
3 |
3 |
|
||
7 |
语文 |
1-6 |
|
21 |
210 |
|
210 |
2 |
2 |
2 |
2 |
2 |
2 |
|
||
8 |
计算机应用 |
1-2 |
|
8 |
80 |
60 |
20 |
2 |
2 |
|
|
|
|
|
||
9 |
历史 |
|
1 |
8 |
80 |
|
80 |
2 |
2 |
|
|
|
|
|
||
小计 |
110 |
1105 |
160 |
945 |
14 |
14 |
10 |
10 |
9 |
9 |
|
|||||
专业课基础 模块 |
10 |
机械制图 |
1-3 |
|
20 |
200 |
40 |
160 |
4 |
4 |
2 |
|
|
|
|
|
11 |
电工与电子技术 |
1-2 |
|
12 |
120 |
80 |
40 |
3 |
3 |
|
|
|
|
|
||
12 |
机械基础 |
4-5 |
|
12 |
120 |
40 |
80 |
|
|
|
4 |
2 |
|
|
||
13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4-5 |
|
10 |
100 |
|
100 |
|
|
|
3 |
2 |
|
|
||
14 |
中望CAD |
3 |
|
10 |
100 |
100 |
|
|
|
5 |
|
|
|
|
||
15 |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
1-2 |
|
16 |
160 |
120 |
40 |
4 |
4 |
|
|
|
|
|
||
16 |
数控车编程与操作 |
3-4 |
|
16 |
160 |
120 |
40 |
|
|
4 |
4 |
|
|
|
||
17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
4 |
|
8 |
80 |
20 |
60 |
|
|
|
|
4 |
|
|
||
18 |
CAXA数控车编程与技能训练 |
3-4 |
|
16 |
160 |
120 |
40 |
|
|
4 |
4 |
|
|
|
||
19 |
数控铣编程与操作 |
4-5 |
|
19 |
190 |
140 |
50 |
|
|
|
|
8 |
6 |
|
||
20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
6 |
|
3 |
30 |
30 |
|
|
|
|
|
|
6 |
|
||
21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
6 |
|
2 |
20 |
20 |
|
|
|
|
|
|
4 |
|
||
小计 |
140 |
1440 |
830 |
610 |
11 |
11 |
15 |
15 |
16 |
16 |
|
|||||
专门化方向 |
顶岗实习 |
22 |
普车加工训练 |
|
|
|
|
|
|
|
|
|
|
|
15周 |
|
23 |
数控车加工训练 |
|
|
|
|
|
|
|
|
|
|
|
15周 |
|
||
24 |
数控铣加工训练 |
|
|
|
|
|
|
|
|
|
|
|
15周 |
|
||
小计 |
|
|
|
|
|
|
|
|
|
15周 |
|
|||||
合计 |
254 |
2545 |
990 |
1555 |
|
|
|
|
|
|
教学进程表备注说明:
1.课程管理单位简称为开课单位,非本单位开课的注明开课部门。
2.第6学期在校学习时间5周,其中上课4周,考试1周。
3. 第六学期含实习周
4.专业能力拓展课(限选课)如果是二选一之类的或绑定的模块课程等,或按周进行的课程要在备注注明清楚。
5.周进行的课程要在备注注明清楚。
(四)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对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系统化训练,进行必要的考核,为学生未来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
表6综合实训安排表
序号 |
集中实训课程 |
学期 |
学分 |
学时 |
所在周 |
教学实践内容、要求 |
实践地点 |
考核方式 |
1 |
安全教育 |
1 |
2 |
20 |
每周 |
安全行为知识技能 |
教室 |
班级考查 |
2 |
军事训练 |
1 |
2 |
25 |
|
军事训练 |
|
考核 |
3 |
机械制图测绘 |
5 |
2 |
25 |
|
机械制图实训 |
机械测绘实训室 |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 |
4 |
办公软件强化训练 |
5 |
2 |
25 |
|
办公软件实训 |
机房 |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 |
5 |
电工技能综合实训 |
2 |
5 |
50 |
|
电工线路实训 |
电工仪表与照明实训室 |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 |
6 |
CAD实训 |
3 |
10 |
100 |
|
CAD实训 |
专业机房 |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 |
7 |
钳工基础训练 |
3 |
5 |
50 |
|
零件加工实训 |
实习工厂 |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 |
8 |
普车实训 |
5 |
2 |
25 |
|
零件加工实训 |
实习工厂 |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 |
9 |
数控车实训 |
5 |
2 |
25 |
|
数控技能实训 |
实习工厂 |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 |
10 |
数控铣实训 |
5 |
2 |
25 |
|
数控技能实训 |
实习工厂 |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 |
11 |
毕业教育 |
5 |
0.5 |
15 |
|
毕业生教育 |
|
考查 |
(五)顶(跟)岗实习
顶(跟)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跟)岗实习的岗位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表7 顶(跟)岗实习安排表
年级 |
专业 |
实习时间 |
学时 |
学分 |
教学实习内容、要求 |
实践地点 |
考核方式 |
三年级 |
数控技术应用 |
第六学期 |
300 |
30 |
顶岗实习 |
校企合作企业 |
考核 |
就业教育是以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职场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毕业教育》等课程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创业能力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是一种进取型的就业教育,它是一种培养开创性的人并使之在未来的职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好的适应力的教育。“以创业促就业”是促进中职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设立中职学生创业基金、开办创业知识讲座和培训,企业以各种名义举行创业竞赛等,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学校创新中心、教师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场所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要求
师资要求(国家骨干重点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90%,其他专业不低于80%,同时,重点建设专业要确保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不高于 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 般不低于 60%,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业带头人
(1)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和课程、培训及开发技术;
(2)较强的专业发展把握能力:把握专业发展动态,能带领团队科学调研、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合理设置专业方向,打造专业品牌。
(3)扎实的课程建设能力:能承担2~3门核心课程教学,主持1门课程改革,能带领团队完成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等工作;
(4)综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能力:能够根据教师各自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特点, 开展分层分类培养,带领团队发展,全面负责双师队伍建设。
3.专职教师
(1)专职教师要求
热爱中职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中职生,尊重中职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中职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高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中职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同年龄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能发挥中职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中职生进行有效沟通,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专职教师信息表
表8 专职教师信息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 |
所学专业 |
毕业院校 |
职称 |
担任本专业课程 |
1 |
付宝平 |
女 |
1974/11/8 |
本科 |
机械加工 |
宝鸡文理学院 |
高级 |
机械制图 |
2 |
冯秀萍 |
女 |
1974/10/22 |
本科 |
数控一体化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级 |
电子与电工基础 |
3 |
任祎萍 |
女 |
1983/8/27 |
本科 |
自动化 |
西安科技大学 |
二级 |
电机与电器控制技术 |
4 |
何佳 |
女 |
1985/11/22 |
本科 |
数控一体化 |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
二级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
5 |
肖林虎 |
男 |
1965/10/27 |
本科 |
物理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一级 |
电机与电器控制技术 |
6 |
侯晓翔 |
男 |
1982/2/2 |
本科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广西大学 |
二级 |
机械基础 |
7 |
李莉 |
女 |
1984/3/16 |
研究生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二级 |
数控车编程技术 |
8 |
李永利 |
男 |
1982/12/14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宝鸡文理学院 |
二级 |
中望CAD |
9 |
邓洁 |
女 |
1987/7/20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西安工业大学 |
二级 |
机械制图 |
10 |
黄龙 |
男 |
1988/11/6 |
本科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西京学院 |
二级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
11 |
王鑫 |
男 |
1983/11/22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二级 |
数控铣编程 |
12 |
张小双 |
男 |
1987/4/10 |
本科 |
微电子 |
西科大高新学院 |
二级 |
电子电工基础 |
13 |
梁莎娜 |
女 |
1986/9/6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 |
二级 |
电子基础 |
14 |
张甜 |
女 |
1995/8/2 |
研究生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贵州师范大学 |
二级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15 |
贾昭 |
男 |
1997/4/18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陇东学院 |
二级 |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
16 |
杨丽萍 |
女 |
1984/1/13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西北工业大学 |
高级技师 |
车加工实习指导 |
17 |
杨芬 |
女 |
1975/9/29 |
中专 |
车工 |
陕西机床厂技工学校 |
高级技师 |
数控车实习指导 |
4.兼职教师
(1)兼职教师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教育方针,关心和支持我院教学工作,愿意为我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2)在工学学科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或在企业部门的主管领导干部,以及某些具特殊技能的高级技师,亦可邀请企业、行业上的一线工作人员、技术主管作为兼职教师。
3)有相当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对我校的教学工作做出实际贡献。
4)身体健康,能履行工作职责,胜任兼职工作。
(2)兼职教师信息表
表9兼职教师信息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学历/ 学位 |
毕业院校 |
所学 专业 |
所在单位及职务 |
担任或指导本专业主要课程 |
1 |
常彦娉 |
女 |
1971.5 |
高级工程师 |
本科/学士 |
宝鸡文理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秦川机床磨研所设计师 |
数控技术应用 |
2 |
李金辉 |
男 |
1988.06 |
工程师 |
本科/学士 |
西安科技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宝鸡机床厂研究所设计师 |
数控技术应用 |
(二)教学设施
1. 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按照完成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教学要求配 置,每个场地满足一次性容纳50名学生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按50人为自然班,具体配置要求如下。
表10 校内实训条件列表
实训类别 |
实训项目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设备名称 |
数量(台/套) |
校内专项实训 |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与起动 2.三相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的基本电路…… |
电工实训室 |
TH-WD-3型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 |
30 |
校内专项实训 |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 2.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重绕和嵌线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与维修…… |
电机维修与检修技能实训室 |
THMRJX-1型电机维修技能实训台 |
10 |
校内专项实训 |
1.单相电度表直接安装电路 2.电压表、电流表安装 3.三相四线电度表直接安装电路…… |
电工仪表与照明实训室 |
JDW—01D型仪表及照明实验装置 |
16 |
校内专项实训 |
1.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与封装识别 2.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测量工艺…… |
电子装配实训室 |
THETDY—2型电子工艺及装配实训装置
|
16 |
校内专项实训 |
1.轴类零件加 2.套类零件加工 3.杆件类零部件加工 |
普车实训室 |
CS6140 |
20 |
校内专项实训 |
1.轴类零件加 2.套类零件加工 3.杆件类零部件加工 |
数控车实训室 |
CJK6140H |
11 |
校内专项实训 |
1.板件加工 2.盘类零件加工 3.箱体类零件加工 |
数控铣床实训室 |
MVC650/VMC850B |
各1台 |
校内专项实训 |
1.机械零件的锉配 2.电机的安装及拆卸 3.榔头的制作…… |
钳工实训室 |
钻床ZSB4112 台钳 |
8台、台钳40个 |
3.校外基地具备条件
表11 校外实训条件列表
序号 |
基地名称 |
地点 |
实习规模 |
功 能 |
1 |
吉利集团 |
宝鸡市陈仓区 |
可容纳200人 |
开展数控设备岗位的顶 岗实习 |
2 |
陕汽通力 |
宝鸡市蔡家坡 |
可容纳50人 |
开展数控设备操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
3 |
陕西华泰宏宇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宝鸡市陈仓区 |
可容纳50人 |
开展数控设备操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
4 |
宝鸡市中飞恒力机械有限公司 |
宝鸡市陈仓区 |
可容纳100人 |
开展数控设备操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
5 |
陕汽集团 |
宝鸡市蔡家坡 |
可容纳100人 |
开展数控设备操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
6 |
宝鸡博磊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宝鸡市陈仓区 |
可容纳30人 |
开展数控设备操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
7 |
陕汽通家 |
宝鸡市蔡家坡 |
可容纳30人 |
开展数控设备操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
8 |
群力无线电工 |
宝鸡市陈仓区 |
可容纳30人 |
开展数控设备操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
9 |
海尔集团 |
安徽合肥 |
可容纳200人 |
开展数控设备安装岗位的顶岗实习 |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采用正式出版教材、自编特色教材和活页式讲义,广泛选用体 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教材将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工作规程,以及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各工种所包含的相关项目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增加实践训练内容,强化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活页式讲义内容 体现先进性、地域性、实用性,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及时地纳入讲义,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
2.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职教云平台课程资源)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实施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加快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注重融入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
(五)学习评价
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加大过程考 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以学校和企业联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为辅。广泛吸收就业单位、合作企业、主管部门、家长等参与学生质量评价, 建立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开放式综合评价制度。评价方法方面,根据不同模块采 取灵活的评价方法,采取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笔试与面试评价相结合,统一考题与随机抽题相结合,试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人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 方式。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理实一体化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专业带头人为本专业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共同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学的投入和管理,确保专业教学有序运行。 专业负责人要加强本专业建设总体设计,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与改革具体组织实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教研教改等事宜。
6.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按照学校设定的相关组织机构,执行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材等各项管理制度。
7.常规教学管理制度遵循学院制订的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
8.实施性教学计划制订与执行在本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调研力度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训练项目,即对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标准进行二次开发。
9.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通过教研活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等途径,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毕业标准
1.学时要求
学生必须修完本专业教学进程表所规定的课程并达到合格标准,共须修满 2545学时。
2.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修完本专业教学进程表所规定的课程并达到合格标准,共须修满 254学分,其中思想素养课16 学分、文化素养课 94 学分、军训、入学教育_4_学分、专业课 140 学分,毕业顶岗实习 30学分,专业综合实训30学分。
3.1+X证书要求
学生可在下面几种职业证书中任选考其中1种或多种
(1)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初级
(2)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1+x”证书初级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3)数控设备安装工(初级或中级资格证书)
(4)维修钳工(初级或中级资格证书)
(5)维修电工(初级或中级资格证书)
(6)车工(初级或中级资格证书)
(7)数控车工(初级或中级资格证书)
十一、附录
(一)制定(修订)依据
1.国家相关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职成司《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等文件精神。
2.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中职10门公共基础课教学标准及相关专业教学标准
3.行业职业标准及相关要求。
(二)专业课教师荣誉
表12 专业课教师获得最高荣誉
姓名 |
年龄 |
职称 |
最高荣誉 |
付宝平 |
46 |
中高 |
教学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
张艳 |
38 |
中一 |
市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冯秀萍 |
48 |
中一 |
校级优秀班主任 |
肖林虎 |
55 |
中一 |
省级教学设计三等奖 |
邓洁 |
32 |
中二 |
教学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
李永利 |
38 |
中二 |
省级教学能手/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李莉 |
36 |
中二 |
省级教学能手/省级教学设计一等奖 |
黄龙 |
32 |
中二 |
省级教学设计一等奖 |
侯晓翔 |
38 |
中二 |
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任祎萍 |
37 |
中二 |
省级微课大赛三等奖 |
何佳 |
34 |
中二 |
校级优秀班主任 |
杨丽萍 |
36 |
技师 |
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杨芬 |
45 |
技师 |
市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高永恩 |
53 |
技师 |
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三)制定(修订)说明
2021年 2月 制定